北京商报 | Beijing Business Today

专访《觉醒年代》主演于和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猎毒人》中的功勋卧底吕云鹏、《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巡回检察组》中刚正不阿的监察组组长、《刺杀小说家》中荒诞邪恶的小老板……细数演员于和伟往日的作品,似乎每一个角色都能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继央视一套首播之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北京卫视开启了二轮热播,其中于和伟的表演片段再次被无数观众当作“演技教科书”反复品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探索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魅力,增添了《觉醒年代》独特的人物力量和历史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句词恰如陈独秀的人物写照,也是《觉醒年代》在前行中觉醒,在觉醒中前行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征程的注解。

陈独秀知道他的眼睛是看得远看得清的

Q: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接演了《觉醒年代》?再一次出演陈独秀,有什么不同?

A:这次是张永新导演找我过来,虽然我也演过几次陈独秀,但刚开始还是觉得有一点拿不准。其实我也不是特别像陈独秀,然后拿到剧本后,我觉得这部剧具有客观性的历史观。这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从“人”的角度去剖析、去讲述。我觉得这一点特别打动人,所以我就接演了这个陈独秀。另外,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创作原则和方向,就是抓其神,抓住神就等于抓住了灵魂。神似要远大于形似,我们所有演员都是尽最大限度去抓角色的内在精气神,倾尽所能鲜活地塑造人物。

剧中陈独秀说:“这最后的觉悟说到底是人的觉悟,这最后的觉悟,就是要换脑子,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来塑造新一代青年,来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我也是步入中年的人了。我个人认为《觉醒年代》非常重要。它是写这一群人,一个大时代,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陈独秀很有代表性。他知道他的眼睛是看得远、看得清的。他需要给中国找出路,他希望中国是什么样,他要为之努力和奋斗,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陈独秀身上的大人格、大品格。

Q:演《觉醒年代》和您之前主演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A:《觉醒年代》是一部详细讲解党史,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对待这样一部作品,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举个例子,饰演蔡元培的马少骅提议,因为这部剧拍摄背景是民国初年,那时候的人见面都会行鞠躬礼。所以他建议我们不要握手,也行鞠躬礼。没想到,这成了我们全组的规矩。除了演员,所有工作人员见面都开始鞠躬。久而久之,这种久违的礼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中的肃穆感和尊严感油然而生。

Q:第三次扮演陈独秀,是否已经驾轻就熟了呢?

2010年和2017年,我曾分别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度扮演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历史上可参考的形象资料很少,在前两次扮演中,陈独秀的戏份也大多融入历史长河的叙事之中,我只需从史料记载、史学文献,挖掘陈独秀的精气神,以支撑起与他的亲密连结。但《觉醒年代》以《新青年》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新青年》的创刊人之一的陈独秀是这副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与老朋友重新认识,我的功课是再次从零开始的。

拍摄前,我重新翻阅陈独秀的史料记载、陈独秀传记,还拜读了诸多民国书籍、中国共产党党史。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喜欢写日记,我也涉猎了诸多有意思的文献资料和民国日记。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一个缩影和放大

Q:作为陈独秀的扮演者,对于陈独秀,您怎么看?

A: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包括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回忆文章里也写到在那个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的,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这些知识分子。他们起到了对于五四运动的引领作用。包括我们党的建立,中国的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组织。百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当中就是一瞬间。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是先知先觉者。他们完成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历史的确立。

Q:陈独秀和陈延年的父子情也是这部剧的一个看点,您怎么看剧中的这个“儿子”?

A:陈延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是一个有感情,爱憎分明的人。你对就是对,你错就是错,我不管你是谁。刚开始他是爱他父亲的,同时他也不理解,他的父亲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他的家人。随着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慢慢开始了解他的父亲,甚至他就是他父亲的一个缩影,也是他父亲的一个放大。他们俩是很相似的一个人,是一脉相传的父子关系,陈延年身上有陈独秀的影子。

Q:那高君曼呢?《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和高君曼相知相守的感情令人感动。

A:我觉得她这个角色是新一代知识女性的形象。她开朗但是又不失深邃,飒爽但是又不失文雅。作为一个女人,外界给予的正常女人都会委屈和难受的事情。第一,她要把它吃下去,忍下去;第二,她还要照顾到丈夫和这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她还要去维护这种家庭关系,她要压抑自己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她不容易。她对陈独秀的情感非常坚定,她非常信任陈独秀。她力图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包括她的格局,是能够跟得上陈独秀的,是能够支撑他的,所以她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女人。我虽然在家相夫教子,但我的心时时刻刻跟你在一起。

角色要“新”,表演要花“心思”

Q:关于此次表演您有什么心得?

我在之前就做过功课,我不需要一字一句去背,那样就是背课文了。在我的表演惯性中,台词要完全浸透在理解中,并让其流动于人物的每一个跳动的神经末梢。我重新在脑海中勾勒出陈独秀彼时的形象、神情、语言节奏;而后再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精准定位其此刻应有的精神气质。功课是做在戏外的,不是说我要演一部剧,把剧本看完就完了。它有大的历史背景,它有人物,你多了解一份,就会对表演有帮助,对塑造有帮助。声台形表只是辅助工具,我说一个段子,我说一个段子能非常流利,这叫基本功,所有演员都应该会。演员最重要的,还是在每个角色上花心思。

Q:有历史人物参照会对您的表演有限制吗?

虽然是大家都熟知的历史人物,但我觉得每一种表演方式都能表演出不同的人物特色。其实刚开始我拒绝过《觉醒年代》剧组的邀约,我有戏瘾,人物一重就没意思了,因为这个人物有太多版本了,都是一个样子,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如果文本基础还不如前面,我干嘛去演?我没有施展的空间。在我的认知中,“新”是我选择角色的重要标准;如果角色不“新”,至少表达也要是新的。所以当我看到剧本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要去尝试的。

希望“觉醒年代”这四个字深入人心

Q:您觉得《觉醒年代》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A:《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这部剧没有讲口号,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让你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找答案。如果没有这些先驱,可以说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我们希望能够借这部剧让观众看到百年之前,我们的先辈用怎样的付出和努力来保护这个国家,来提振这个国家的发展,让现在的年轻观众看到我们的先辈是怎样走过来的。《觉醒年代》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不会倒,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不会倒。

Q:剧中,陈独秀是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作为这部剧的主演,您觉得《觉醒年代》向当下年轻一代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

A:《觉醒年代》是一部大气磅礴,具有史诗性的作品。我希望年轻的观众能够看到其中的光辉人格。从这部戏中你可以看到革命者的激情,也可以看到革命者夫妻间的温情。你需要铭记的历史有很多,你需要知道这些人为国家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需要去考虑的。你不能只顾自己,你要考虑到大家。《觉醒年代》这部戏会告诉你,你光明,中国就不会黑暗。你强大,中国就会强大。我们要用最清醒的智慧和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我希望我们的创作能够让“觉醒年代”这四个字深入人心。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