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 Beijing Business Today

鼓励生育!国家医保局再表态:逐步增加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壹图网/图

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称,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伙人赵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是一个利好的政策,可以满足有生育需求的人群的需求,缓解因经济原因所望而却步的现象”。

根据2022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度报告,2022年末全年人口数量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低于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为了提升生育率,国家也一直在做着政策方面的努力,2013年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三孩”政策。

在政策的推动下,对于一些高龄甚至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生育的家庭来说,辅助生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快要退出生育历程的‘70后’一代,是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的,政策放开后一部分人是贡献了补偿性生育的;在集体主义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生育也相对比较积极;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生育意愿确实是最低的”。

“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是目前生育率低下不同维度的原因,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一方面可以满足一部分想生不能生的人群的需求,比如试管婴儿等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顺产和剖腹产的费用也是不同的,通过生育成本的分担,尽量让具有不同需求的人群都可以获益。”宋健进一步分析称。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指导地方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育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事实上,将辅助生育技术纳入医保范围,已有不同省份进行了尝试。据《浙江日报》消息,从2023年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在杭州市范围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西湖益联”对于胚胎培养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胚胎移植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在年度限额范围内可按项目实报实销,超过限额以上部分由被保险人个人承担。除浙江外,北京、湖南、江西、四川、湖北均发布过拟将辅助生育技术纳入医保的消息。

此外,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了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在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提出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培养,鼓励西医妇产科临床医师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妇科医师多点执业。

赵衡表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难题是中西部的医保支付能力,优先落地的肯定是医保比较宽裕的省份,而分娩阵痛费用不高,应该会很快全面纳入医保”。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辅助生育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黑龙江等省份。其中四川省拥有最多的辅助生育相关企业,共153家,排全国第一。福建省排名第二,共145家相关企业;黑龙江省排名第三,有100家相关企业。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