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 Beijing Business Today

加息预期升温,不靠楼市靠什么

特朗普前脚税改,美联储后脚加息,进入12月,全球资本市场因美国发起的减税竞争和“货币战争”而不得安生。算上12月13日的这次,美国年内已经是第三次加息,并触发了英国、加拿大及韩国的跟进。可以说,2018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为强烈的全球加息预期。

但“央妈”的加息决定并不容易。不加息,资本外流的风险不可小觑;加息,则不可避免地对投资形成利空。中国经济尚未走进新周期,稳增长的压力犹存。

11月的中国经济数据刚刚出炉,投资仍不理想,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这三项数据都继续放缓。毕竟,虽然这些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投资仍然扮演着重要乃至关键的角色。今年的投资,总得来说,上半年高开,下半年低走,预计12月的投资不会有太大反弹。

投资的疲软,原因各有不同。房地产投资走低,是因为去杠杆和楼市调控,着眼于防范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这个大局。基建投资走低是财政的季节效应所致,上半年用得多,下半年就不宽裕。还有民资继续观望,11月增速仅为5.7%,跟此前动辄20%-30%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语。由于消费不可能一蹴而就,出口也受制于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因此,短期内中国经济的最大变量还是投资。

可以说,越是新旧增长模式的转型期,越是需要稳住增长,渐进改革。2018年,中国加息的可能性肯定比2017年大很多,一旦加息,投资肯定面临更大的压力。即使国企一马当先,但如果民资迟迟打不开局面,逡巡在底部,那么这个投资肯定是跛脚的。如果我们不想重启房地产救市的旧模式,就只能在如何激活民资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激活民资,惟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么减税降费,要么市场开放。过去五年,政府一直在推进减税降费,累计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左右。并且,新个税的改革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设计之中,将成为税收减负的重要抓手。不过,减税降费仍有空间,如何按照中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节奏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也被市场视为2018年的重头戏。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也说,“现在企业普遍感觉到税收、费用包括各方面的成本负担还比较重,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也还有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的必要”。此外,市场开放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特别是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一个多月前,外交部已表示,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中国的市场厚度可抵御足够大的风险,但我们的改革步伐只能加快,与时间赛跑。在供给侧管理之外,供给侧改革更要发力,如此才能稳定预期、激活民资,逐渐形成新的增长路径。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