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 Beijing Business Today

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雾里看花

32

电动自行车的公共充电服务正在成为企业布局的新风口。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远盈智慧、小绿人科技等企业正在加速电动自行车的公共充电服务布局。近年来,由于充电器不合格、车辆线路老化、短路等原因,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频发。以此为契机,不少企业试图以建立充电桩、智能充电系统等方式向电动自行车领域进军。业内专家认为,应该制定电动自行车方面的国家性强制标准。但是,与汽车充电桩不同,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在获取消费者、物业门槛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该领域的前景依然“雾里看花”。

33

企业蜂拥

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服务为不少企业创造了商机。1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远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盈智慧”)旗下产品丫丫充电将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相结合,用户可利用微信扫码关注的方式快速为电动车充电。目前丫丫充电已经在厦门、莆田、杭州、郑州、平顶山、成都和海口等多个城市全面布局,实现上百个社区建桩1.8万多个。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电动自行车用户近3亿,并以每年超过3000万的数量增加。户外安全充电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遍布全国近3亿的电动自行车户外公共充电需求,是一个高频的移动物联网应用及支付场景,将为公共充电服务运营商带来进入上百万物业、楼宇、园区、商圈的机会,也将成为各家互联网公司争夺的入口。

除丫丫充电外,小绿人科技也推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柜G1及充电桩Z5,这两款产品用于提供户外公共充电服务的智能充电设备,面向全国市场免费投放。其中,小绿人充电桩安装在小区、园区和商业楼宇等用户生活、工作区域,为电动自行车日常通勤用户提供户外公共充电的解决方案。小绿人充电柜则摆放在外卖快递集中商圈、商铺以及站点,为外卖、快递等物流垂直领域提供电池存储、充电解决方案。

企业积极布局的同时,资本也关注到了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服务。据了解,海淀区政府引导基金、中关村大河资本、浙大友创投资、杭州绩优投资、中关村中海投资、中青创投等投资机构先后注资小绿人。小绿人新品发布会也吸引了中关村海淀园产规处、中石油昆仑信托、浙民投、久安富赢集团、丝路云和基金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美团、百世快递等相关方参加。

安全隐患

企业积极布局的背后,是电动自行车充电造成的安全隐患。目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上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行业标准滞后,监管不及时,电动自行车自身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开始增多,这严重影响人身财产安全。

这一现象背后,是整个充电行业令人担忧的现状。从产品层面来说,充电的核心产品——充电器质量堪忧。公开数据显示,90%市售充电器不合格,极易引发充电火灾。为电动自行车提供能源的电池,则缺乏统一标准,类型、规格多样,劣质电池充斥市场。车辆线路老化、短路也是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原因。目前的充电服务,零散分布在各个小区、物业,以物业提供插座、用户自带充电器方式完成充电。更多的用户将车辆推入室内,或将电池拆卸入室充电,安全隐患极大。

严重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各方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的重视。2017年12月29日,公安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而就在前不久,有相关专家也表示,国家对电动自行车相关安全规范应改为强制标准,尤其是在充电装置方面,应尽早制定电动车充电设备的技术行业标准。

不过,暨南大学行政法学专业教授刘文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的强制立法只能约束到生产厂家和销售厂家。生产产家在出厂时要明确合格检验标准也就是国家出台的强制标准,销售厂家在销售时也应明确合格证。任何一方存在问题都是违法的,但对于个人要在哪里充电的监管则比较困难,可操作性不强。

刚需待考

虽然商机已至,但企业想攻克电动自行车公共出行服务的行业困局尚需时日。目前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产业配套尚未建立,市面上没有可以直接用于公共充电服务运营的产品和设备,需要从基础研发入手,完成整机系统集成与协同生产,独立落地运营。而如何制造一个“万能充电器”来适配五花八门的电池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考验。

据小绿人CEO蔡笃满介绍,给不同类型、规格电动车电池安全充电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能够识别出电池规格参数,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自适应输出电压、电流,动态调整电源参数,识别电池充满,自动断电。目前小绿人方案已经突破了智能识别电池、自适应动态控制电源核心技术。

在获取用户方面,一些消费者认为,电动自行车电池可拆卸,更多人愿意拿回家自己充电,公共充电服务并不是刚需。对此,远盈智慧创始人李飞解释称,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是消费者的财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消费者有权自由处置。但是电动自行车电池在普通插座上长时间充电,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政府法律的推动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意识到在家里充电的安全隐患。社区公共充电设施完善以后,消费者自然从善如流,在集中安全的停车区进行充电。“当然,作为企业,远盈智慧会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引导用户消费,比如合理的市场定价、愉快的用户体验。从我们目前的运营看,用户的转化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李飞说。

无论在小区还是商圈,充电设施安装、摆放,都需要场地和电源,物业管理单位是迈不过去的门槛。物业方是否具备安全管理和责任意识,是否认可项目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成败的关键。李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业公司本身是为社区业主服务的单位,他们有改善住户充电需求的服务义务,也有落实国家电动车充电安全措施要求的法律责任。同时,他们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也有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

“我们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目前电动车私拉乱扯不规范充电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和法律责任,同时采用分润模式,在商业上和他们形成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物业都主动成为了电动车消防治理的管理员,也成为了我们紧密的商业合作伙伴。”李飞说。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燕霞表示,企业在此时进军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领域是应市场需求,但仍需考察市场,企业应注重用户体验以及便利性,而公共充电服务是否会成为新的资本风口仍然尚待观察。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鲁佳乐 实习生 李静/文 王飞/制图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