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退款要“扇娃”,平台不能无动于衷
因为退款,商家竟然提出了“要扇孩子耳光”的无理要求。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个11岁女孩在“千岛”的二手潮玩物品交易平台上购买了500多元的卡牌,被妈妈发现之后,逐一和下单卖家沟通,有卖家甚至提出了“扇耳光”的退款要求。家长转向平台客服求助,对方除了一句“抱歉”,毫无帮助。
而随后平台“甩锅”式的公开回应,更是引发舆论对其逃避责任的指责。
千岛平台官方在这份具体回应中,先是否认交易采用了千岛闪购服务,还强调纠纷因个人闲置交易引发,称退款规则非平台官方规则。
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商品,只要在平台上交易,平台就有责任保护买卖双方的权益。这里既包括围绕卖家杜绝恶意退款,也必须包括买家发现问题后的退货维权。
具体来看,卖家可以通过说明二手商品特殊性、反复售卖增加交易难度等获得家长理解,通过协议约定“二手物品不退不换”来规避风险。针对未成年非理性下单,借助平台为监护人开设“绿色通道”,双方共同协商售后服务。
买家在发现商品问题后,维权通道不能任由商家“一刀切”。涉及未成年人下单若产生纠纷,买家可以提交申请,要求平台介入,协助监护人依法维权。
无论是对卖家行为约束还是对买家权益保护,面对商家的无理要求,平台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隐身装糊涂。放任平台里的卖家胡作非为,无异于纵容他们扰乱市场秩序。
众所周知,出于对未成年群体的保护,平台都会设置“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模式”。针对由未成年人产生的“打赏”“充值”等交易行为,需要监护人确认。一旦发生了未成年人误点错点等非常规交易行为,平台通过可追溯通道,帮助未成年人在监护人协助下及时止损。
这起退款事件,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易纠纷,商家提出离谱的要求是对未成年人人格羞辱、暴力伤害,不仅违背公序良俗,也涉嫌触犯教唆家暴的法律红线。
近年来,一些二手平台在潮玩、卡牌等风潮带动下,交易日渐火爆。不同于传统的二手商品,潮玩、卡牌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风靡。正是如此,这些平台用户很大一部分来自未成年人。
与之相伴,如何规范和监督买卖双方的行为同样引人关注。无论是交易过程还是支付环节,平台都应强化防火墙建设。
在交易页面设置防止诱导消费、强制下单等特殊提示;在支付环节严格落实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安防措施,确保二手交易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要依法对未成年人予以保护。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