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
汇聚科技领域精英与专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新成效。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现场,集中发布了19项重大创新成果、创新政策和报告、应用场景等,进行重要成果及合作协议签约。
面向经济主战场成果有5项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最后一场重要活动,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围绕“四个面向”,集中发布了19项重大科技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有4项,分别是我国空间科学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
面向经济主战场有5项,包括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北汽福田液氢重卡、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
其中,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秦志东介绍:“北汽福田液氢重卡仰仗的是零下230℃液氢,最核心的是要解决如何能够在车载端低温存储。我们历时七年,几百家分公司合力,终于把液氢的整条产业线打通,实现了0到1的过程。”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5项,包括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大冷量稀释制冷机“凌开一号”。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有5项,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国内首创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ARC生物耦合技术。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第十
据了解,《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检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2006年起持续开展了国家创新指数的研究。
论坛上,战略院有关负责人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并进行了解读。
据悉,根据科技强国的阶段性特性,对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科技、人才、教育等13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构成整个评价指标体系。
从评价结果看,选择的40个国家按科技创新指数可以分为三个集团,且排名相对稳定。其中,排名前15位为第一集团国家,第16—30位为第二集团国家,第31—40位为第三集团国家。
具体来看,美国、瑞士、韩国、瑞典、丹麦排名前五;从集团国家的分布来看,科技创新的资源集中分布在第一集团国家,人口占比27.85%,GDP占比63.4%,研发经费占比高达84.5%;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创新发展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北美2个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的40.2%,欧洲26个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全球21.6%,而东亚、太平洋地区6个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比约为全球的三分之一。
其中,中国在世界创新格局中的位次进一步提升。2012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为第20位;经过十余年发展,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为第10位,提升了10个位次,中国是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
一系列合作协议签约
除了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外,论坛还发布了《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城市创新指数》和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介绍,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是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组织。
“共保体从设计理念到运行操作都体现着北京保险行业的探索与创新。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的成立必将快速、有效凝聚行业力量,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构筑更加坚实的保障。”朱衍生说。
而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机器人无处不在,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也不例外。此次论坛不仅由机器人“天宫”主持开场,还为科技办会机器人“智愿者”颁发了纪念牌。
为促进成果落地,论坛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签约仪式,包括重要合作和重要项目集中签约、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签约、“自主大模型共建联盟”签约等。
论坛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对本届论坛年会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一是国家级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部等12个国家部署牵头主办了21场平行论坛,占论坛总数的三分之一;二是国际化特色进一步凸显,年会期间共有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各个板块活动;三是引领科技前沿的特点进一步体现,全面展示北京引领开源生态、以AI赋能千行百业的最新成就;四是科技与会议双向赋能效率进一步突出,本届年会首次大规模组织131台机器人,在迎宾、交流、表演等多场景提供服务。
据悉,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新质生产力及全球科技合作”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五大板块共128场活动。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刘曼华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