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外卖大战,冷暖自知

外卖大战大半年后,阿里交出了利润跳水的业绩答卷。11月25日,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收入同比微增5%。但同时,盈利显著承压,公司期内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滑85%。

外卖大战和AI基建投入让阿里付出大笔现金流,但“淘宝闪购”也带动即时零售收入大增60%,淘宝App月活显著提升。

淘宝闪购4月30日升级上线,在这场近年来最大的商战中,阿里入局越来越深,京东声量渐弱,而美团一直都在。

尽管最新的财报尚未集齐,从上个季度数据已经能清晰看到得失。

横向对比,在外卖大战的帮助下,阿里、京东、美团的营收均稳步攀升,但净利润却双位数下滑,业绩冰火,冷暖自知。

三季度是外卖大战炮火猛烈的阶段,阿里猛攻美团为主线,三家巨头几个月烧掉数百亿,将外卖行业的订单峰值从一天1个亿做大到2.5亿。

大力出奇迹。若放在大平台身上,这是聚焦短期目标的合理战术。用巨资补贴冲高任何单一数字,打外卖战更是立竿见影。

外卖不是新兴行业,自身讲不出新故事。算不上风口,比不了AI,几乎成为电商零售线上最便宜的赛道,但如今,几个巨头却愿意为了争夺几杯奶茶,打一场最贵的商战。

巨头,都不是什么“冤大头”。

阿里从未孤立地看待闪购业务,而是将其放到整体的中国电商大盘中考虑。重金砸向外卖,用大手笔补贴换来的,不仅是淘宝闪购在外卖市场迈向美团的护城河,还带动电商主业增长,进一步整合零售业态,可谓一举三得。

京东作为最早的发起方,外卖身影退后,与几个月前高调的闯入者姿态截然不同。然而,京东很快又在酒旅、七鲜小厨等业务上高调官宣,战场顺势向到店业务转移。

美团看似守城,其实早在“闪购”上蓄力,这些对手自然看在眼里。有外卖配送和履约能力,美团走出餐饮美食,做更多品类的闪购,顺理成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没有一家巨头会单纯冲着外卖而来,大家拼抢的是一个比外卖更大的业务,它可以叫即时零售、闪购、本地商业等等。介于电商和外卖之间,比传统外卖品类丰富、利润更高,比传统电商配送更快。

而高调投入商战,对各家在意的业务而言,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营销、一种自我竞争力的练兵。

在一个格外注重性价比的时代,对消费者心智的俘获,比拼的必然是综合实力,这其中包括组织的作战效率、资源整合的能力、一号位的战略眼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背后的资本实力……

当更多的钱和注意力流向餐饮,胜负未必最重要,在C端入口之争无疑是最被看重的。一场痛并快乐的大战,阿里不会手软,美团也不会停。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