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逆袭 硅谷洗牌

谷歌Gemini 3系列模型的横空出世,正在硅谷掀起一场AI权力的重新分配。谷歌自研TPU的出现,让英伟达GPU长期保持的垄断优势出现动摇。而这场AI竞赛的格局变动,也牵动着科技巨头们的股价。自11月以来,谷歌、博通等公司为代表的“谷歌链”持续走高,而以英伟达、软银、甲骨文等为代表的“OpenAI链”的股价持续走弱。

视觉中国

谷歌TPU抢风头

谷歌来势凶猛,英伟达坐不住了。当地时间周二,英伟达官方罕见对外发文,称该公司技术依然领先行业一代,是唯一能够运行所有人工智能(AI)模型并应用于所有计算场景的平台。分析认为,英伟达此举是为了回应华尔街对该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主导地位可能受到谷歌芯片威胁的担忧。

谷歌上周发布最新大语言模型Gemini 3后,多位业内人士称其在多方面已“超越”了OpenAI的GPT模型,且该模型使用TPU(张量处理单元)进行训练,而非英伟达GPU(图形处理器)芯片。

英伟达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们对谷歌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我们也将继续向谷歌供货。英伟达领先行业整整一代——是唯一一个能运行所有AI模型、并在所有计算场景中部署的平台。”

作为AI领域的老牌巨头,谷歌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TPU的研发,这是一款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加速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2016年5月首次公开并应用于AlphaGo上,目前已经迭代至第7代。

随着AI应用深入,推理计算需求呈爆发式增长。ASIC芯片则完全为AI训练和推理定制,计算能力上限更高,在算法固化、大规模部署的推理场景,ASIC凭借极致能效和低成本,正在侵蚀原属GPU的市场份额。

野村证券跨资产策略师查理·麦埃利戈特将Gemini 3对英伟达的影响比作“DeepSeek冲击”。他在报告中写道,谷歌发布的新模型已经“重置了AI领域的战局”,并把市场带入了一个“新的DeepSeek时刻”。投资服务机构D.A. Davidson也在几个月前表示,谷歌TPU已经缩小了与英伟达芯片的差距,或成为后者的“最佳替代品”。

股价分化

资本市场同样迅速改写预期。当地时间周二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直线跳水,盘初一度大跌超7%,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跌幅为2.59%。持续的下挫已导致该公司的估值大幅回调,其未来12个月的预期市盈率已从本月初的约34倍降至25倍,这一估值水平已低于彭博“科技七巨头”指数约30倍的市盈率。

而谷歌股价则持续走强,盘初一度大涨超3%,最终收涨1.53%,股价再创历史新高,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总市值升至3.9万亿美元,逼近4万亿美元关口。

与此同时,A股市场谷歌“产业链”继续活跃,其中,赛微电子涨超16%,中际旭创涨超10%,光库科技涨超6%,胜宏科技、天孚通信涨超4%,太辰光涨超3%,腾景科技、光迅科技涨超2%。

今年初,谷歌的股价还在190美元/股附近,至今涨幅已超过70%。市场普遍认为,凭借其规模、行业地位与生态优势,Gemini有望持续抢占市场份额。谷歌云内部人士透露,若TPU推广顺利,谷歌有望在几年内吃下英伟达约10%的年收入规模(价值数十亿美元)。

不过,与英伟达不同,谷歌并不对外出售其TPU芯片,而是将其用于满足内部需求,并允许其他公司通过 Google Cloud(谷歌云)租用算力。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最新报道,Meta正与谷歌就2027年在其数据中心使用价值数十亿美元TPU芯片进行谈判,同时计划明年从谷歌云租用芯片。

长期以来,Meta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GPU,其一直是英伟达最核心的客户之一。2024年初,其CEO扎克伯格曾透露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储备约35万块英伟达H100 GPU,累计H100持有量将达60万块。若此次合作最终落地,将标志着英伟达核心大客户可能出现结构性松动。

调整策略

与此同时,谷歌上周推出的Gemini 3在科技圈引发了近乎“一边倒的正面评价”。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次谷歌终于在核心模型能力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翻盘”,重新夺回了其在AI竞争格局中的战略主动权。

主力版本Gemini 3 Pro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表现突出,尤其在代码生成、逻辑推理、多模态能力等关键任务上展现出结构性优势,被认为已经超越竞争对手OpenAI的GPT-5.1模型。

Salesforce CEO 马克·贝尼奥夫试用后在X上直言:“用了Gemini 3之后,我不会再用ChatGPT了。”

互联网分析师杨世界表示,谷歌之所以能对许多AI公司构成威胁,正因为它“是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AI大厂”。这也会是其未来手持的重要王牌。与需要租用算力的其他AI对手不同,谷歌拥有自研TPU芯片和云服务,不仅能控制成本,还能通过出租算力形成商业循环。而在产品分发渠道方面,谷歌拥有全球超过20亿用户的Android系统、谷歌搜索及办公套件,这意味着其AI可以直接触达海量用户。

而谷歌的后来居上也证明,在资本密集型的AI竞赛中,深厚的资源储备与广泛的产品生态非常关键。目前谷歌一个季度的利润为350亿美元,但OpenAI半年就亏掉了135亿美元。OpenAI的对手不仅仅有技术,还同时兼备资金、数据、算力、渠道等多重优势。

就连OpenAI也承认了谷歌新AI模型的强大实力。OpenAI的CEO Sam Altman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坦言,公司“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快速追赶”,并警告团队短期内需为“更艰难的市场氛围”做好准备。

从商业层面看,基于AI行业对算力的庞大需求将长期存在的预期,无论从成本还是供应链安全方面考虑,AI科技巨头未来或将持续推动自研AI芯片或扶持新的AI芯片供应商。目前,英伟达也在不断调整布局。此前有消息称,英伟达已成立ASIC部门,将招募超过1000名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AI研究人员。

为分散风险,产业链伙伴也在悄然调整策略:英伟达与微软近日宣布与Anthropic达成战略合作。具体而言,Anthropic将斥资300亿美元用于计算资源,以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扩展其Claude AI模型,而这些算力由英伟达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 赵天舒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