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收官:效率与竞争边界重构

今年“双11”,消费市场迎来哪些新变化?11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盘点多家头部电商企业数据发现,从整体来看,本地生活业态与AI提质增效成为京东、淘天等平台的新亮点。京东家政、旅行等订单增长超数倍,淘宝闪购更是拉着近2万餐饮商家参与大促热潮。与此同时,首次参战的AI也为电商平台承接数亿次服务规模。

“双11”走过17年,过去的脉冲式增长回归于日常。相较规模性扩张,电商企业更在意生态建设与经营效率。当存量竞争进入深水区,增量不再唾手可得,企业比拼硬实力才刚刚开始。

北京商报

远近消费融合

今年“双11”,本地生活市场成为电商巨头消费大盘里的一抹亮色。京东数据显示,“双11”首周,七鲜小厨带动周边3公里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12%,京东家政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50%。而七鲜美食MALL的线上成交订单在大促期间环比增长超150%,京东旅行机票出票张数也同比增长880%。

淘天同样毫不示弱。大促期间,淘宝闪购联合1.9万个餐饮品牌推出“秒杀券”,还发布“淘宝便利店”品牌,以授权模式强化24小时即时配送能力,与美团的闪电仓形成抗衡之势。截至11月5日,其带来的新用户已在淘宝主站产生超1亿笔电商订单,实现“从外卖到电商”的流量转化。

为了赢过竞争对手,今年京东、淘天均是首次举本地生活全业务之力投入“双11”战场。京东不仅联手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在“国民好车”上做足噱头,为汽车服务业务造势,京东集团创始人、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也借舆论营销了一把七鲜小厨,为京东博得眼球。

淘天则是提前招揽远场电商商家,“双11”前夕,首批3.7万个品牌40万家门店接入淘宝闪购,开启“远近一体”经营。大促中,有超1.9万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大促前增长超100%。为了能让更多商家拓展即时零售渠道,淘宝便利店的主力仓型扩张到约1万SKU的旗舰仓。

面对京东和淘天的强势进攻,美团在“双11”前紧急升级“品牌官旗闪电仓”,联合上万个品牌开设官方旗舰店,将竞争从“价格补贴”拉向“品牌供给”,改善订单利润结构。“双11”首日,全棉时代、徕芬等品牌旗舰店销量暴涨超10倍,3C、酒饮类闪电仓销量增长近500%。目前,美团闪电仓总数已超3万家。

这场围绕社区3公里的近身战首次在今年“双11”打得如火如荼,即时零售从补充渠道演变为电商的主流战场,电商巨头在供应链整合能力与生态协同效率上捉对厮杀,远近场零售的竞争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电商商家为寻求增量紧跟平台红利方向,打通线上线下经营体系,而消费者也在巨头博弈中习惯更便捷、更多元的即时消费模式。

AI改写“人货场”

除消费市场的变化外,今年“双11”,电商平台也首次将AI规模性应用在商家经营层面。

京东数据显示,JoyAI大模型在超1800个场景中应用,“双11”调用量较“6·18”增长3.2倍,成为内部提效的核心引擎。据京东探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促期间,数字人直播服务超4万家品牌商,累计带动GMV超23亿元。京小智5.0服务超百万商家,大模型导购服务量达1.6亿次。

淘宝在大促期间也一口气推出“AI万能搜”“AI帮我挑”等6款工具,例如用户输入“猫狗双全家庭选什么猫砂盆”这类模糊需求,系统10秒内即可生成带购买建议的完整攻略,试点期发券转化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5%。

同时,在商家侧,淘宝升级的“生意管家”及“双11”专属“大促AI助理”,日均为商家产出超500万份经营分析报告,智能客服“店小蜜5.0”日均为商家降本2000万元。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也公开直言,AI让流量逻辑从“爆品推荐”转向“人群匹配”,中小商家也能靠精准需求获得曝光。

纳艾森家具旗舰店负责人彭怀安对此深有感触。“因为要整理、收集很多数据,商家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很容易分身乏术。”后来,彭怀安使用了“大促AI助理”,AI一站式巡店能帮助他解决每日运营问题,基于支付金额、支付买家数、退款金额等各项数据进行快速决策。

不仅如此,他还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除整体的店铺数据外,AI还能帮助分析店铺主力品的数据。“AI会向我解释为何主力品的数据会环比下降36.6%,并告知前一天的支付金额。同时,我也可以把重点的主力品列一个单子,不用再像过去一样挨个找商品,分析其受影响的原因。”

向效率要增量

无论加码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将配送时长从次日达缩短至半小时,还是让更多消费者和商家接触AI、使用AI,电商巨头都设法努力解决存量竞争环境下的增长问题。

做服装和日用品的电商商家李铭(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经营电商的压力。“现在线上的成本越来越高,价格不再像过去一样和线下相比有明显优势,一些类目线上线下可能拉齐,只有类似于大家电之类的品有明显区别。线下主推高端款,线上走性价比。”

据李铭讲述,今年“双11”平台的免费流量很少,几乎都是付费流量,去掉营销推广费用,再加上高退货率,利润所剩无几。“消费很难创造,只会转移,消费者在大促买了很多,活动后的销售就会冷淡很久。”

在流量增长到顶的趋势下,越来越精准地判断消费者需求或许是一个解法。据了解,淘天的算力已提升40倍,对用户行为序列长度的感知,从半年周期提升至10年,带动购买效率提升25%。

“双11”走过17年,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变得日常化,平台之间转而向内求,更多是围绕生态建设、AI新工具、优化商家经营环境等维度寻求解法。这是行业存量竞争趋势下的必然,也将成为电商平台未来发展的常态。

随着即时零售渗透率持续提升、AI技术深度落地,电商行业告别单纯的规模扩张,迈入“效率与体验并重”的新周期。但李铭也提及,平台推出AI等工具,需要考虑中小商家的使用门槛,以及工具具体是否能带来实际产出。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