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青创十条” 全力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沃土

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时代转型的关键期,青年人才已成为北京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10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2025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论坛上了解到,为构建普惠性的安居乐业政策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青创十条”)。这一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综合性政策包,围绕住房保障、创业空间、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将北京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之都。

张茜琦/摄

政策出台源于扎实的调研基础。据介绍,今年初,北京市面向青年人才发放3000余份调查问卷,梳理出生活压力大、创业成本高、成长生态不足等14项问题。自2025年4月起,海淀区、昌平区、经开区率先试点建设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覆盖7.24万余人次,市级层面同步推出24条赋能政策,为“青创十条”奠定实践基础。

针对超七成青年人才反映的“房价贵、租金高”等痛点,政策提出筹集约3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定向给予租金减免。目前,海淀区“寓见西山”项目已提供922套精装公寓,28—102平方米19种户型均实现拎包入住,应届毕业生仅需支付市场价60%的租金。未来,青年人才租住公寓可按实际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缴存额限制,部分可享“直付房租”服务。

同时,为破解超五成青年人才面临的办公成本高难题,“青创十条”计划盘活闲置资源,提供300万平方米免费或低价办公空间。目前,昌平区已优选26家孵化平台,释放2500个免费工位,覆盖未来科学城等科创核心区,涵盖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金融支持方面,300亿元左右青年人才发展基金将落地,同步推出“人才投”“人才贷”等系列产品。

人才培养上,市级人才计划对青年人才倾斜占比不低于70%,优秀者可通过举荐参与高级职称考核认定。经开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已建成10.55万平方米研学空间,未来可容纳2000名硕博学生及350名教师,打造“产学研用”融合样板。

政务服务将实现“精准滴灌”,全市将配备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提供“一对一”服务。“易北京”App 2.0版与国际人才服务港线下平台联动,破解政策“找不到、不会用”等痛点。

环境营造方面,北京市将打造20个左右创新创业街区、30个青年人才会客厅,推出特色“CityWalk”线路及系列文体活动。朝阳区已为青年人才提供乐园游览票、商场会员等专属权益,让“创业不远行、生活有温度”成为现实。

北京商报记者 张茜琦/文并摄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