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疯抢集装箱 交通运输部出手

去年以来,集装箱“一箱难求”、价格猛涨的局面引发市场关注。6月24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上涨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各国复工复产,形势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据介绍,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交通运输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商务部门,引导国际班轮公司持续加大内地出口航线运力供给,提高集装箱的周转效率,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海运口岸的收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收费的行为。

北京商报

“舱位紧张,集装箱也紧张”

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内很多港口,集装箱总是供不应求。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国际物流在线平台“运去哪”发现,从上海港运往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集装箱,7月11日出发30天直达,“特价”售价8000美元,目前已售罄。

“集装箱问题一直在变严重,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舱位也紧张,集装箱也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常江(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常江解释称,集装箱航运主要分到付和预付两种。预付是由售货的公司也就是寄货方直接出钱;到付是指由国外收货人来付款,是船公司和到货人之间签协议,一年的价格维持在一定区间之内,相对固定。以到欧洲为例,每个舱位签的协议价格是6000-8000美元之间,现在的市场价格大概是13000美元左右。那么对于船公司来说,肯定更愿意接13000美元一个舱位的单。

“此外,船公司一般是跟比较大型的客户有合作,比如沃尔玛的货,它100%保证给你运。那么如果一艘船500个舱位,300个是大公司的,剩下200个只能疯抢了。加之集装箱回流速度放缓,目前港口清关和转运能力不到之前的50%,综合导致集装箱运价大幅上涨。”常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今天下午刚订的一个单,就是13500美元到欧洲,直达的话预计一个月能到,如果需要中转的话一般会滞港一个月,相当于一共得两个月。

“突发+疫情”搅乱供需

集装箱也疯狂。根据6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最新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低点818点,大涨358%。中国出口集装箱指数(CCFI)相比去年最低点也大涨203%。

“供需出现的矛盾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所以现在一舱难求,而且价格还在上涨。”赵冲久解释称。从运力来看,一些突发事件影响了供给。比如今年3月苏伊士运河的搁浅事故,运河关闭了6天,开放以后船舶集中到港口,这样一来就引起压港,使整个海运的效率降低了。还有一些其他区域性冲突,都会导致局部航运市场受到影响。

疫情的影响则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港口作业效率降低。疫情期间港口的作业工人要封闭管理,各个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装卸效率会降低;此外,国际船舶的海运船员在各个港口都要换班,换班过程中也是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再有港口堆场的不足等其他原因,导致整个航运市场运输效率降低。

提高周转效率 查处违规收费

对于集装箱问题何时能够缓解,常江认为:“至少得等11月国外疫苗打得差不多,能够基本复工复产之后,情况才能有所缓解。”不过,从数据来看,集装箱市场已出现了稳定的曙光。赵冲久说,从供给的角度讲,全球的海运尤其是集装箱运输有2300万标箱的运力,现在除了1%左右的船舶在修理以外,全部投入到海运当中,甚至有一些非集装箱船都来承运集装箱,所以从运力的角度讲,现在已经全部投入到运输当中。

同时,新造船、新造箱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根据信德海事资料,2021年的前5个月,全球集装箱船的新造船订单达到了创纪录的229艘,总载货量为220万TEU,但新增运力预计到2023年才能全部投入使用,预计目前短时间内集装箱的运价仍将维持在高位。

赵冲久介绍:“我们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目前的月产能已经提高到50万标箱,到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逐步有所缓解。”

如何进一步稳定集装箱市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继续落实好稳外贸的相关措施,引导国际班轮公司持续加大内地出口航线运力供给,同时提高集装箱的周转效率,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价格方面,我们也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海运口岸的收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收费的行为。”赵冲久谈道。

在物流专家安光勇看来,随着导致集装箱价格上涨的问题逐步解决,集装箱运费上涨的问题会逐步缓和。“货主及整个行业也可以考虑其他的替代渠道,如火车运输等。因这段时间集装箱运费过高,导致之前被认为价格昂贵的火车运输,在一些特定线路中反而发生价格相对便宜的情况。”安光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受集装箱市场影响,近期中欧班列开行数和货运量都连创新高,成为外贸“香饽饽”。今年一季度,经满洲里和绥芬河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分别同比增长了65.8%和65.4%。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于近日宣布启动中欧班列业务。马士基公司列车运输项目负责人表示:“海上运输现在经常遭遇物流瓶颈问题,将中欧班列视为替代解决方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来提供附加值。”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