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还在半路上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集体官宣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批复,全面上线相关业务。苹果紧接着便官宣搭载eSIM技术的iPhone Air将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国内厂商OPPO也在随后宣布,新机Find X9 Pro版将在国产机型中率先支持eSIM。

尽管“eSIM机型若想落地必定先将eSIM技术落地”的情况业界早已知悉,但如此密集的审批和发布,还是对运营商们提出不少新要求,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向两家营业厅询问异地手机号是否可以在京办理eSIM,得到“不能办理”和“能够跨区域办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一场推动行业技术及体验升级的“无卡革命”,起步自然会遇到规则与实操的衔接之考,进一步商用还需一点时间。

北京商报

落地尝鲜

在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里,业务员面对咨询出现卡壳的情况并不多见。以往处理如“办套餐”“补实体卡”这类常规需求,流程和规则他们总能脱口而出,甚至字里行间赶着客户加快办理进度。

然而,对于办理eSIM相关业务,业务员们却有些摸不着头脑。北京商报记者在某营业厅询问异地手机号是否可以在京办理eSIM,业务员先是翻找出业务文件,又当着记者的面给同事打了电话,然后给出的回答是“目前应该是办不了,有些权限可能会逐步开放”。而记者在另一家运营商的营业厅得到的答复却是“办理全新的eSIM新号码必须在本地,如果是旧的手机号转eSIM则可以跨区”。

两家营业厅相隔仅800米,但对于eSIM相关业务的回答却截然不同。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对于eSIM这种新生业务,业务员都很有耐心,甚至对着电脑上的资料与客户一起研究相关业务的办理方式。

上述营业厅的侧墙上,由奥运冠军孙颖莎代言的亮粉色OPPO新机海报相当抢眼——这款Find X9 Pro,正是公司高管预热“会支持eSIM”的机型。不过,有些尴尬的是,当北京商报记者咨询营业厅OPPO是否也能办理eSIM业务时,得到的答复是“目前只有一款苹果(iPhone Air)可以办理”。他们目前并没接到关于OPPO开展eSIM业务的相关业务内容。

据悉,目前国内能触及的eSIM手机,仍停留在个别机型的预售阶段。苹果与eSIM关联最深,首先是因iPhone Air无实体卡槽的设计必须推进技术落地;OPPO则更谨慎,仅计划在最高端的Pro卫星通讯版中搭载eSIM功能。一位OPPO实体店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eSIM版要等到11月才单独发售,价格可能还会比同内存的普通版更高。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向OPPO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能得到回复。

OPPO官网客服人员则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这款eSIM机型的上市还在走运营商审批流程。而在消息面上,包括华为、小米、vivo在内的大量头部手机厂商,都陆续传出了跟进eSIM的消息,但均停留在“信息层面”,暂时没有更多具体产品的落地信息。北京商报记者向华为门店员工咨询,得到的回复也是“只有手表搭载eSIM,手机方面暂时没有”。

总之,对用户来说,想在近期首批尝鲜一款支持eSIM的手机,选项比较有限。

趋势之下

终端机型的稀缺只是eSIM落地的第一道坎,“尚未完工”的服务侧让无卡便利打了又一层折扣。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运营商的eSIM配置有些还相对不够开放,跨网通用存在困难,这就导致用户期待的种种便利短期内还体现不出来”。

同时,现阶段线下办理的硬性要求同样困扰用户,由于业务一定程度上还处在商用试验期,前述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的要求是“购机后必须本人带证件到线下营业厅办理”,略显繁琐的程序加上目前“无卡”的优势除了iPhone Air极致轻薄这一点外无更多渠道体验,自然延缓了进程。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运营商需要大幅度调整实体SIM卡时代形成的服务模式:“号码携转、异地办理的规则要调整,防诈骗的安全管控要升级,线下渠道的服务逻辑也要配合修改,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不过,eSIM技术优势已清晰可见。柏文喜表示,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中,无卡能为手机腾出部分空间,让设备更轻薄防水;用户还能实现“一芯多号”,跨地区切换漫游套餐也会更流畅。王鹏则提到,eSIM叠加车钥匙、金融服务等增值功能,有潜力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但这些优势的落地,仍需跨越当下的服务与利益关卡。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到10亿;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至69亿,届时其占比将达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

整体来看,eSIM技术焕新手机行业的趋势依然明确,推动行业变革只是时间问题。若想要加速这场仍在半路缓行的“无卡革命”,恐怕还需要各方更为紧密的协同。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天逸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