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市政协委员、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令 冷链怎么管? 减压批发零售端 制定风险分级管理

张笑嫣/摄

北京商报讯(记者赵述评 郭缤璐 )进口冰淇淋、进口海白虾……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从国外“进口”?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接触了冷链食品如何消毒?1月23日,市政协委员、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令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行进口冷链食品防疫防控工作的同时,企业也存在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建议建立进口冷链食品日常监管机制,制定风险等级分级管理措施,从而减轻批发、零售端企业负担。

自2020年8月,相关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管理的通知》相关要求,企业对于进口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始终采取最严的防控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同年10月,国务院应对新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同年11月,北京市进口冷链商品追溯平台正式上线,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批次核酸检测合格报告、消毒证明三证上传。

张令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政府相继发布的关于进口冷链食品防疫防控要求,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对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北京市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指导下,将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做到来源可溯、过程可控、去向可查,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全部进行每批次核酸检测、包装箱消毒、车辆消毒、人员核酸检测、库房消毒等工作,最大限度保证食品安全。

“但随着各级政府政策、通知、指南的发布,在相关操作上也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张令表示,以人员核酸检测频次为例,目前在北京的范围内各区的要求都不尽相同,部分区要求商超从业人员及库房每两周做一次核酸检测,有的区域要求每周做一次,有的区还要求从业人员共同居住人员也要进行每周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费用上企业存在非常大的压力,经营成本上也有所提高。另外,目前北京市各区对于冷链食品的防控要求不尽相同,这对于企业来讲无法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也存在执行乱、不统一的情况。

在张令看来,对于批发、零售端企业来讲,以上两项工作额外成本的支出负担较大。他建议,针对进口冷链商品,发挥海关、市场监管作用,从进京源头做好管控,对进口企业、港口、公路、海关仓、冷链库房等加强检核。在经营企业主动承当主体责任的同时,也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减少经营企业的负担。

同时,张令还提到以进口冷冻畜禽肉、水产品为监管重点,对于核酸检测合格的进口原料经国内切割加工且执行生产许可审核的预包装肉类与水产品,其他直接进口的预包装冷链食品制定风险等级分级管理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轻企业消杀、核酸检测的成本支出。

针对经营场所人员及环境核酸检测,张令建议,政府能够给予批发、零售端企业资金支持,由北京市相关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确定检测人员范围和频次。从而既能够做到严格防疫防控的要求,保证食品安全、消费者安全,也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好的为北京市老百姓服务。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