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今天尤其需要金融资本支持”

截至2022年8月15日19时30分,全年票房(含预售)已超229亿元,并实现5部国产电影票房迈过10亿元门槛。但在票房持续增长背后,市场冲击仍存,这不仅对电影从业者带来挑战,也令原先对电影兴致勃勃的资本有些却步。

在8月15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上,从业者纷纷表示,电影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当下也正是需要资本支持的时期,此时创作者不仅要推出优质内容增强资本方的信心,市场也要探索更多契合电影领域的金融产品与投资合作模式,再加上政策支持,多方合力来实现电影与资本的相拥,挖掘新红利期。

北京商报

最需要资本支持的时期

“中国电影今天正面临一个特殊时刻,尤其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直言。

回顾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实现同比增长48.6%,创纪录的增速不仅令电影从业者分外激动,也吸引各方资本相继入局。“那会儿电影不差钱,吸引各路资金以百米赛跑的速度,不计成本地进入电影界。但天有莫测之风雨,2020年初疫情的出现并持续至2022年,使得电影行业出现资金短缺、新项目开工不足的尴尬处境,差钱成为了普遍现象。”饶曙光如是说。

资本对电影产业的热情不复以往,背后也受到客观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由于特殊时期的出现,不仅2020年电影院曾停业半年,电影制作层面多个环节也难免受到影响甚至是停滞,再加上电影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令资本在进行投资布局上产生犹豫。

“电影投融资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讲,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电影又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同时当下收入过于依赖票房,这会影响资本对于电影投资的判断与决定。”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如是说。

尽管挑战仍持续,但在从业者看来,无论是暑期档票房超去年还是全年累计票房近230亿元,抑或是《独行月球》《人生大事》等影片的热映,均证明电影市场的基本面还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表示,没想到疫情的时间会这么长,现在是中国电影最需要钱、最需要资本的时候。而目前来看,存量观众和存量市场还在,只要能回到正常化,电影市场的基本面都还在。

北京商报

头部效应趋势显现

不言而喻,电影与资本不可分,且资本如水,水涨船高,没有水的电影产业则难以前行。基于市场及环境的实际情况,近年来,资本在电影领域的投资也出现更多趋势,首先不可不提的便是头部效应。

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挺伟分析称,虽然电影产业的资金面整体缺钱,但对头部影片的投入越来越大,大量资金投入到头部影片,背后原因既与作品品质有关,同时也离不开观众喜好,作品的观赏性,使得头部项目资金集中度越来越高。除了头部效应外,电影投融资近年来也呈现出集群效应,一部电影身后的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常常少的有二三十家公司,多的能达到四五十家,大家形成合力推动项目,而不再是单打独斗。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项目也揽获了电影市场更多票房。以当下热映的《独行月球》为例,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15日19时30分,该片累计票房已破24亿元,在2022年暑期档总票房中占比超过三成。另一部热映电影《人生大事》则累计实现近17亿元票房,仅以上这两部电影,便共计占据2022年暑期档超五成票房。

而若是从2022年至今的上映影片情况来看,居于票房首位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超40亿元票房在全年占比17.7%,若加上《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独行月球》这两部居于全年票房第二、第三位的影片,前三位票房共占比超三成。

内容产业变革衍生新红利期

在热映影片的带动下,更多电影动了起来。就在8月15日,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新作《新神榜:杨戬》官宣定档,计划于8月19日全国上映。与此同时,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暑期档末期共计将有16部电影上映。

在刘洪涛看来,人类天性是需要娱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刚需,如何做出好作品提供给消费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时相较于爆款项目,真正应该支持的是有品质的非爆款项目,无论是基于人才还是观众的角度都需要支持。

而经过近三年的挑战与冲击,各方从业者也进一步认同推出好内容是市场发展的关键,也需要凭借优质作品来让资本重新恢复信心,敢于在电影市场进行投资布局。

浙文影业电影事业合伙人叶宁表示,观众对于优秀故事是不离不弃的,电影同仁要凝起神,给自己信心,推出好作品,只要做得好,市场是会看见的,实现叫好又叫座。此前基础设施的变革,影院终端数字化,使得中国变成世界级电影大国。如今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第二次机遇,是内容产业的创新和变革,这更难但也更有意义,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寻找到稳定的方法论,把每一个小环节做得更透彻更成熟,资本也会愿意加持,推动中国电影成为电影强国。尽管当下市场来到一个新的长征和挑战,但有一帮热爱中国电影的从业者,源源不断地有年轻电影人,这是最大的红利。

此外,在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刘瑞芳看来,虽然现在很多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想看何时会有更好的时候,但现在其实就是一个走向开放合作的好时机,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让各方坐下来沟通了解,建立更多长效的投融资机制,发现更多合作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