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30年剧终 “令和”如何接力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4月的日本从这句诗中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令和,由此,日本平成30年正式进入倒计时。文化、传承、希望……“令和”既是日本的新年号,也是日本告别过去印象里“失去的30年”最好的机会,正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言,“希望和国民们一起,建设对年轻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
令和元年
“今天东京阳光灿烂,樱花盛开,希望选定一个充满希望、融通新时代的新年号。”4月1日一早,安倍春光满面地走进首相官邸接受记者采访,不久之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于万众期待间在镜头前举起了牌子,黑色的书法大字“令和”终于与世人见面。
据了解,当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菅义伟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而目前的“平成”年号将于30日随着明仁天皇的退位而停止使用,自今年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起,正式使用新年号。至此,“令和”成为日本宪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继承前就公布的新年号,也成了自“大化”以来日本的第248个年号。
新年号“蕴含了在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意思”,在随后对“令和”的解释中,安倍如此说道。而对于“令和”一词出处的《万叶集》,安倍也评价其为“象征我国丰富的国民文化和悠长传统的日本古籍”。
来自《万叶集》的“令和”圆了安倍的一个梦。一直以来,日本的年号都出自中国古籍,而在新年号公布以前,安倍就曾明确表示,希望新年号出自日本古籍,如今安倍终于得偿所愿。据了解,《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
最后的平成
从2018年“平成最后的夏天”、“平成最后的烟火”,到2019年“平成最后的红白歌会”、“平成最后的樱花”,所有平凡的名词被冠以“平成最后”的定语之后,都多了一丝仪式感。而在仪式感之外,也有了些掘金的意味。
今年2月26日,全家便利店就推出了“平成最后的橡皮糖”,以新潮设计著称的杂货店LOFT也悄悄上架了“平成文件夹”。就在新年号公布之后,便已有商家推出了“令和”的主题蛋糕。日本三井住友经济学家宅森昭吉表示:“当我们回顾2018年时,打上‘平成最后的’的各种商业企划令人印象深刻,而进入新年号的‘元年最初的’将延续这股势头。”
事实上,比起新年号带来的希望,对日本而言,也多少意味着一丝告别“灰色”的过去。平成最后的一年,也是多事的一年,火山喷发、暴雨灾害、高温天气、飞燕台风、北海道地震……放眼过去30年,泡沫经济下的平成年代更被称为“失去的30年”。至今日本都没能在泥潭中全身而退,3月20日,日本政府还对经济总体形势的评估进行了下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日本问题专家胡继平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平成之前的昭和时代后期,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不仅从战后废墟实现了恢复,而且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引人注目,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年代。但到了平成之后,日本经济泡沫崩溃,进入了长期的经济缓慢增长阶段,2010年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越,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影响也不如80年代,日本逐渐感到信心不足。而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的平成时代正好是冷战结束后的时期,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政治外交方面开始了摸索新发展战略的阶段。
新的开始?
如今,明仁天皇正在忙碌地为退位做最后的准备,“平成时代”也因此在倒计时读秒。日本正在改变,就像首次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改元过程一样,被认为是符合新时代的宣传手法让日本民众感觉到,一个新时代似乎要来了。胡继平也称,令月就是农历二月,“令和”有期待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的意思,包含了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期盼。
然而就在宣布新年号的同一天,日本央行发布的一份数据却泼了一盆冷水。今年一季度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从上一季度的19点下降至12点。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普罗大众的日子也没好过太多。进入2019年,原本就不便宜的日本物价经历了再一次的上涨,而据安倍政府的计划,今年10月起,日本的消费税还将从目前的8%上升至10%。
恐惧在于害怕历史重演。此前,安倍经济学让日本在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上升到了2.6%,但由于2014年消费税从5%上调到8%的决定,2014年的日本经济增长再度跌为负数,此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再也没有达到过2%。
胡继平称,平成时代日本人由于经济不景气,心理上产生“闭塞感”。如今年号改了,日本民众期待迎来一个新的光明时代。但未来日本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的变化都很难在短期内完成。一来日本经济的一些固有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还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内需严重不足使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很难想象经济能够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状态。
另一方面,日本在政治外交方面的突破也不能乐观。胡继平认为,安倍提出要实现“战后外交总决算”,意在解决历史遗留的外交课题,摆脱战败国的负遗产,但日本与韩国、朝鲜、俄罗斯、中国等邻国的关系仍受历史影响,战后清算与和解仍没有完全实现,而且短期内很难完成。安倍力推修改宪法,目的是使日本摆脱宪法约束,补齐军事短板,实现政治大国目标,但目前要实现他所期待的修宪仍有困难,原因是国民担心日本会再次卷入战争,对修宪态度冷淡,日本要想真正成为理想中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或许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文 新华社/图 李烝/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