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回龙观直达海淀上地软件园 30分钟自行车“高速”约吗
今天起,回龙观至上地的1.16万通勤族有了新的出行选择:告别排队和拥挤的地铁,告别“阴晴不定”的红绿灯,30分钟,昌平回龙观即可骑行直达海淀上地软件园。
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这条自行车专用路将有效缓解13号线回龙观与上地区域的交通压力,改善区域绿色出行环境。同时还将为北京骑行文化带来又一次“复兴”。
记者亲测 来回一圈50分钟
一条连接回龙观与上地地区的绿色交通走廊正式通行。
从昌平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口起,沿地铁13号线北侧向西经回龙观、龙泽地铁站,上跨京藏高速,下穿地铁13号线、京包铁路,沿龙域环路至西二旗北路,到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是为终点。这条全长6.5公里自行车专用路骑行一趟大约需要30分钟。
市交通委总工程师侯小明介绍,此前,昌平回龙观至海淀上地软件园区受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两地之间自行车连通性较差,居民早晚高峰出行主要依靠地铁,加上排队时间,平均出行时间约40分钟。
5月31日早上六点半,压马路最积极的不是通勤族,而是一大批骑行爱好者。距离正式开通还有半小时,一群装备齐全的骑友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尝尝鲜”,其中不乏专程开1个小时车来体验的骑友。
同时,周边居民也纷纷前来体验。家住龙泽地铁站附近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十多年没有骑过自行车,听说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后,特地找了辆共享单车来体验一番。
根据设计,全封闭非助力自行车专用路路面净宽6米,设计车速为20公里/小时,骑行限速15公里/小时。全程禁止行人、电动自行车及其他车辆进入。
北京商报记者实地体验发现,实际骑行一趟所需时间可能更短。记者亲测时间为21分钟。而据多位体验者透露,骑行一个来回的时间大约在50-55分钟之间。
背着程序员特色双肩包的张伟家住龙泽北,去上地软件园上班的他平时也经常骑车,耗时大概在25分钟。他对记者说:“今天第一次走这条路(自行车专用路),花的时间比平时要少十分钟,而且路况非常好,不用再等红绿灯了。”
五大亮点面面观
一、24小时开放 8个出入口
自行车专用路24小时开放运行,除遇有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予以关闭,其余时间均正常开通。
结合周边居住区、地铁站、公交站及相交道路等情况,自行车专用路共设置出入口8处,其中桥梁段6处,路基段2处,平均间距780米。沿线设置服务区,为骑行者提供如厕、驻车休息等服务。
二、潮汐车道中午换方向
结合地区出行特征,自行车专用路设置潮汐车道,并用清晰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既满足高峰时间交通的需求,还有效节约了道路资源。潮汐车道由东向西开启时间为0:00-12:00;由西向东开启时间为12:00-24:00。
三、上下坡设助力系统
为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自行车专用路便捷性和舒适性,在出入口坡道首次设置了自行车助力装置。该系统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带,减少使用者推行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安全性。目前共在6处高架桥路段的出入口安装了7套助力系统。自行车助力系统参考地铁13号线运行时间,设定为5:00-00:30,以方便地铁乘客使用自行车专用路。在使用助力系统时,市民只需要把自行车轮胎放入助力系统凹槽中,助力系统自动启动,骑行者只需扶着车就可以前行。记者体验发现,当车辆放在助力系统凹槽中时,捏住刹车后的上行效果最佳。
四、8600个共享单车停车位
考虑自行车专用路与地铁站、公交站及现况慢行系统的衔接,管理部门还在起点、龙泽站、回龙观站和京藏以西路基段设置停车架108组,可满足3240辆自行车停车需求,在回龙观地铁东侧设置立体停车库1座,可提供650个自行车停车位,供私家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放,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就近接驳。
同时,昌平及海淀区在回龙观及软件园配置了8600个共享单车停车位,采用北斗定位坐标对停车位进行信息采集。各共享单车企业配合启用电子围栏功能,引导骑行人规范停车。昌平、海淀区和各共享单车企业还将加派运维人员在停车区域进行调度和管理,维护停车秩序。
五、设计突出绿色理念
融合海绵城市理念,自行车专用路设计雨水系统,因地制宜,采用雨水渗、蓄技术高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地面段照明采用超级电容光伏路灯,与传统蓄电池太阳能路灯相比,有工作寿命长、微光充电、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更加节能环保。
为最大限度拓展桥下空间,本项目采用了轻型桥梁墩柱,将照明设施嵌于栏杆内,隐于桥体管线,桥面设置造型新颖的穿孔板栏杆和防水减震伸缩装置,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桥梁构造的人性化和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