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全球旅游业复苏水平取决于中国出境游
今年暑期,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引爆,出境游市场也进入有序复苏阶段。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近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旅游业的复苏与否,将主要取决于中国出境旅游的恢复情况。而签证、航线、产业链等因素则是制约中国出境游恢复的关键。目前形势下,出境游既需要市场的复苏,也需要产业链的恢复。
信心看中国
第一批20个国家、第二批40个国家、第三批78个国家……截至8月,文旅部公布的恢复出境团队旅游国家和地区名单已几乎涵盖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旅游目的地。而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和国家加入国人的“度假清单”,中国出境游复苏态势究竟如何?对此,学界和业界呈现出两派声音。
“一派声音很乐观,认为中国出境旅游在今年底就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另一派声音相对消极,认为中国出境旅游恢复大体需要三年时间。”张辉表示。而在第三批78个国家尚未恢复放开的情况下,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为4000万人次。其中80%集中在大中华区,即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2023年全球旅游业将强劲恢复。预测整体旅游人数将恢复到2019年的80%-95%。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则认为,2023年亚太地区旅游业将恢复84%,同样处在80%-95%区间。”在张辉看来,这两个预测数字能否实现,将主要取决于中国的出境旅游恢复情况。
张辉列举了一项此前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共1.55亿人次,对世界旅游的贡献率达到35%。“如果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恢复不了,上述两大组织的预测都会落空。所以全世界的旅游信心都将盯着中国,观察中国的第三批名单恢复、目的地开放之后,能否实现强劲恢复。中国的恢复,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辉说道。
高端消费反弹强烈
在张辉看来,中国出境旅游的恢复仍具有不确定性。“2019年中国出入境旅游1.5亿的数字将是一个短期的高点。也就是说,在两三年之内,不可能再达到这样的高点。”
“目前来看,中国出境旅游的市场恢复共呈现几大特点。”张辉说道,“首先是市场恢复的由近及远,当下,近距离区域旅游的概念在国内的传播比较强烈。同时是游客对安全的要求提高了。在动荡世界中,人们更重视出游安全。因此,中国游客可能更偏向选择社会相对稳定的国家作为出游目的地。”
此外,高端旅游市场表现同样值得关注。据张辉判断,“十一”期间,出游比例最高的将是高端消费群体。“高端旅游消费的反弹强烈。主要因为高端群体虽然受到三年疫情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不会影响到出境旅游消费。面对这些高端消费群体,目的地国家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要,可能将是重大课题。”张辉表示,中国出境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要多关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较好地区。
“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到‘十一’以后,中国的出境旅游将会产生强劲反弹,特别是在第三批新恢复的78个国家和地区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国家均会产生反弹,但反弹的量有多大,现在还不好确定。”张辉表示。
产业链恢复成关键
今年从5月到暑期,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劲反弹为旅游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在当下环境中,旅游消费也成为经济亮点之一。但相比国内游,出境游更多受限于签证与航线的恢复,让游客出门看世界的步伐减慢。
“短期内,签证与航线的恢复仍是制约出境游的因素。目前国际航班的恢复率大体只有50%左右,同时当前国际环境中,各国对中国的签证有收紧的趋势。”张辉指出,除了客观的签证与航线外,重建消费者的出游信心,重建旅游市场供应链同样关键。
“产业链恢复不像市场恢复,市场或许是一夜之间恢复的,但产业链如果没有一到一年半的时间,恢复起来太难了。并且旅游者的出游信心恢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在2019年的出境旅游中,老年人出游比例相对较高,这部分人群在当下会有顾虑,比如在出游途中生病了谁来管。这就是出游的信心问题。”张辉说道。
此外,价格、安全、地接资源也是推动出境游复苏需要解决的障碍。“‘十一’期间,航空价格和目的地地接价格高涨将是必然的趋势,但中国人目前更强调性价比,所以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定价不能太高。”张辉表示。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国内各级政府普遍更重视入境旅游。但随着下一步发展,中国出境旅游的贸易逆差大概要占到中国服务业贸易逆差的60%。想要减少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我们仍要发展入境旅游。”在张辉看来,未来中国政府及政策将会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两条腿”走路,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