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银消金再增资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临近年末,这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事项获批。1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此前发布了关于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银消金”)增加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
公告内容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同意苏银消金注册资本由26亿元人民币增至42亿元人民币。由此计算,苏银消金本次增资幅度达到61.54%。而这也是苏银消金成立以来第二次增资,2021年9月,该公司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至26亿元。
江苏监管局披露信息显示,完成增资后苏银消金的股东构成数量不变,但出资额、出资比例呈现小范围变更。其中,江苏银行出资237051.26万元,出资比例56.44%;凯基商业银行出资158048.74万元,出资比例37.63%;海澜之家集团出资19500万元,出资比例4.64%;五星控股出资5400万元,出资比例1.29%。在本次增资前,苏银消金四名股东江苏银行、凯基商业银行、海澜之家以及五星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4.25%、36.17%、7.5%以及2.08%。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当前苏银消金增资事项尚未完成工商变更。但按照监管要求,苏银消金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有关法定变更手续,并向江苏监管局报告。
另根据该公司官网,2020年9月原中国银保监会核准江苏银行在江苏省昆山市筹建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后于2021年3月正式开业,这也是全国第28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包括“Su贷”“Su花”两类消费信贷产品。
在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前提下,苏银消金依然坚定选择增资,表明从业机构本身看好行业发展。同时,国家促消费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高增速时代,从业机构预计会迎来新一轮洗牌,各家都在积极补充“弹药”。
“对于消费金融从业机构而言,增资一方面可以满足对杠杆率的合规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机构提升业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王蓬博补充道。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是常态操作,不仅是为了夯实资本实力,以更好地在未来进行业务规模的扩张。同时也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其品牌的提升亦有加成作用。
对于本轮增资的原因、进度以及增资后的业务规划,北京商报记者也向苏银消金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事实上,股东增资的“补血”模式作为消费金融机构常见的融资方式之一,受到从业机构的热烈追捧。相较于ABS、金融债、银团贷款、同业拆借等融资方式,股东增资更为便捷且稳定。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回暖态势明显,但ABS发行的方式受到更多青睐。年内仅有宁银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通过股东增资方式完成了增资。
王蓬博指出,股东增资是消费金融机构补充一级资本最便捷的渠道。相较于其他“补血”方式,股东增资是股权融资,直接补充资本金能够降低资本充足率,没有债务偿还等压力。但这类方式一方面考验股东的资本实力,一方面要看股东方是否看好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前景。
苏筱芮则认为,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以及各地促消费举动的进一步深化,预计消金行业在重点场景及客群的拓展方面将存有更多机会。增资“补血”动作之外,消费金融公司还要注重寻找到优质的场景资产,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对重点发展领域进行资源倾斜,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