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安全与便捷的边界在哪? 万亿风口下 预制菜规范化这么做

写入一号文件、火遍大街小巷……预制菜的身上一直有着许多标签。老朋友、新概念,预制菜一路走来,解放了无数急于离开厨房的灵魂,却又引发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与口感的担忧。明明是为了提升就餐效率出现的预制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小插曲,但也正是这些波折使得行业不断被推动进步。距离真正的安全标准化还有几步?距离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多远?1月21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北京商报记者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共话预制菜未来。

制图

明确标识,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在懒人经济、宅经济、家庭场景等需求的催生下,消费者近年来与预制菜的距离越来越近,使得其热度飙升。虽然预制菜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大众对预制菜的声音却呈现两极化,预制菜究竟错在了哪?

事实上,在许多消费者看来,了解餐食是否为预制菜所做以及有拒绝预制菜的权利更为重要。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有关预制菜的话题频频引发舆论争议,一些消费者对预制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绿色健康方面仍存在不信任感。

对此,北京市政协委员高警兵建议餐厅和零售商在销售点明确标识预制菜产品,以便消费者一目了然地区分预制菜和现制菜。除了基本的原料来源和加工流程,还应包括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营养成分以及任何添加剂或防腐剂的使用情况。此外,通过在包装上附加二维码,消费者可以扫描获取更详尽的产品信息,包括供应链详情、生产企业资质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检验报告。

制定预制菜专项标准,明确监管职责

正如许多行业一般,预制菜正在经历从0到1的发展过程,快速裂变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质疑的声音。归根结底,要使预制菜能够真正被消费者认可,需要多方共同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前进,进而快速实现良性发展。

就预制菜本身制作等流程而言,建立完善的各项标准是规范行业的举措之一。高警兵建议制定预制菜专项标准,明确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明确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之间的责任分工,明确各自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职责。

的确,在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两年有关于预制菜的政策、地方、团体标准也陆续出台,这也确实使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健康和品质能否保证。不过,行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预制菜成长的时间内,还需通过加强监管引领其前进。

高警兵认为,要加大对预制菜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具体的监管标准和执行机制,要建立处罚公示制度,定期开展预制菜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抽检,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公开违规企业信息,增加行业透明度。另外,还要推动预制菜行业实施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确保每一批预制菜的原料来源、生产日期和批次都能够被追踪和查询。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