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通报儿慈会调查处理情况 “配捐”如何监管成焦点

官网截图

“配捐”诈骗风波事发9个月后,6月11日,民政部官网通报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慈会”)的严重违法失信事件,其中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河北负责人柯某孝涉嫌诈骗近千万元救命款。

儿慈会事件发生后,如何确保正常的公益募捐行为守住边界,避免被滥用,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配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公众的捐赠热情,但还需进一步的加以监管,才能更好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柯某孝或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据儿慈会官网,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成立于2011年,是服务于0—18岁的困境儿童群体,整合“资讯信息服务、筹资渠道服务、救助执行服务”三大功能。以“9958 儿童公益平台”为核心发起的运营模式,设立有儿童“医疗救助、关爱工程、融合教育和未保平台”四大项目板块,致力于儿童“生存权、 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提升和完善。其设立的求助、志愿者加入及捐赠热线010-83615031也是中国第一条儿童紧急救助热线,被誉为民间儿童医疗救助的“120”。

就是这样一个为儿童群体提供帮助、释放善意的平台,却在2023年9月陷入了配捐诈骗风波。据民政部6月11日的调查报告,柯某孝曾作为患儿家长接受过儿慈会救助;从2022年11月起参与儿慈会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以下简称“9958项目”)廊坊救助站相关工作。2023年6月至8月,柯某孝私自以“儿慈会9958项目”的名义向患儿家长筹集资金,骗取患儿家长钱款近千万元。2023年9月,因涉嫌诈骗,柯某孝被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柯某孝以“配捐”名义欺骗病患儿家长,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就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案金额已经构成数额特别巨大,对应法条相应的法定刑,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配捐本身并负面行为

“配捐本身并不是负面行为,关键在于其操作是否透明、合规,并真正用于慈善目的。本次事件中涉及的‘配捐’行为实际上是诈骗行为,偏离了配捐的正当用途和原则。”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配捐,即社会公众为公益项目捐出一笔钱,慈善机构或企业就“搭配”着也捐出一笔钱,以此来吸引公众参与公益活动。例如,当配捐比例为2:1,意味着公众捐款2万元,慈善机构会配捐1万元。

据公开报道,在本次儿慈会事件中,参与配捐的都是大病患儿的家属,因为孩子看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费,很多家长长期陪着孩子看病没有收入,想借着这样的方式缓解经济压力,很多家长投入的钱都是通过向亲戚借、刷信用卡或者借网贷的钱。

赵虎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正规的配捐活动主体需要是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捐款资金统一打入慈善组织账户,非个人账户,如果是打入个人账户就是不合法的,同时,患者及其家属自捐自用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加强对“配捐”的监管和规范

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配捐模式能够激发公众的捐赠热情,扩大慈善资金的来源,从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首先,如何确保“配捐”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企业或个人在“配捐”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或暗箱操作,将损害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其次,配捐模式也可能导致慈善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如果慈善机构在管理和使用慈善资金方面存在不足,将影响救助效果和社会效益。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在推广配捐模式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监管和规范。慈善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配捐’的公平、透明和高效。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和审查力度,确保慈善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配捐模式的积极作用,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詹军豪说。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经民政部进一步调查,儿慈会存在未按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等违法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民政部已对儿慈会作出停止活动3个月的行政处罚,并将其列入社会组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儿慈会相关负责人履职不力、失职失责,民政部已责令儿慈会按程序罢免相关负责人职务,并依规依纪对有关党员失职失责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儿慈会副秘书长、9958项目负责人王某涉嫌职务犯罪,经有关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千雪

精彩推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