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再出手 短视频营销乱象整治加速
4月15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剑指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短视频营销乱象已然成为网络空间的一大顽疾,尽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此类乱象仍屡禁不止。
据此前报道,2024年初,千万粉丝网红“猫一杯”所拍摄的“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本”视频一度成为网络热点。但4月12日,杭州公安发布通告,“猫一杯”发布的这一系列视频脚本为策划、编造而成,公安机关对“猫一杯”本人、编导薛某以及涉事公司处以行政处罚。随后,微信、微博、抖音等多个平台都对“猫一杯”进行永久封号处置。
而此类短视频营销乱象并非孤例。“张文宏”带货虚假视频,百万粉丝博主“老陶说真话”发布虚假摆拍视频,“千伊宝贝”账号捏造身份、虚构人设发布视频等内容不断出现。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
在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围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围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通过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宣传、虚构直播“相亲”嘉宾身份,炒作婚恋话题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何短视频营销乱象屡禁不止?
在业内看来,利益驱动下,创作者为快速获得流量变现,不惜制造虚假、低俗内容是短视频营销乱象产生的关键因素。
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恶意营销手段越来越隐蔽,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此外,许多用户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误导,进一步助长了这种现象的蔓延。
而今日中央网信办出台的专项行动,更加深入、细致、全面地对短视频营销乱象涉及的四类问题作出整治计划。
其中,在恶意虚假摆拍问题上,特别指出,打击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在散布虚假信息问题上,打击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在违背公序良俗问题上,打击以“户外搭讪”“街头采访”等方式尾随陌生路人进行语言、肢体骚扰,或在互动交流中以“撩妹”“相亲”“求吻”等话题为噱头,诱导受访者口述隐晦色情内容。在违规引流营销问题上,打击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以及打着“网络打假”“维权斗士”等旗号发布虚假“打假”“测评”“探店”内容,误导用户对相关品牌形象、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认知。
在郭涛看来,与之前的整治行动相比,本次专项行动的目标更为明确,聚焦于解决短视频领域的恶意营销问题,打击重点也更加细化,不仅关注内容的真实性,还强调对背后操纵者的追责。
“本次专项行动对于建立短视频营销乱象治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集中力量打击当前的突出问题,可以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实践基础。同时,提高公众对于网络诚信的认识,促使平台加强自我监管和技术筛查能力。”郭涛进一步补充道。
而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看来,除了专项行动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减少短视频营销乱象。
“短视频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合法、合规。同时,推动短视频行业自律也是减少乱象的重要途径,行业组织可以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引导从业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此外,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虚假信息的良好氛围。”袁帅说。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刘曼华